莱坊大中华区研究及咨询部主管纪言迅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分析指出,最近5年,中国内地资金对外投资已跃升至全球第三位,尽管有关部门在去年出台“限外”相关法规,可能会影响一些投资的进度,但到今年第一季度为止内地资金对海外房地产投资仍然强劲,实现了10%-11%的年化增长。
私人投资者占比43%
莱坊报告显示,价值超过五亿美元的交易总价值从2012年的210亿美元上升至2017年的530亿美元,价值超过五亿美元的交易成主流。在去年所有价值超过十亿美元的地产交易中,由私人投资者完成的交易占交易总价值的43%。
亚洲成为此类大规模交易的主要需求来源,占比总交易量的2/3。比如,去年最引人瞩目的香港中环中心办公楼51亿美元收购案,就是由私人投资者以财团形式完成。
中资海外大宗交易在2017年达到了450亿美元之多,大概占据全球2、3位(第一位是香港地区)。而且,个人资金投资相比机构占比的提升是一个新趋势,以前个人资金投资豪宅、酒庄,如今更趋于多元化,比如星级酒店、物流地产等。
中资全球投资汹涌,从亚洲超级富豪人数的绝对值上超越欧洲可见一斑。虽然与全球平均水平相比,欧洲的占比仍有10%,但其成熟的市场难以匹敌亚洲市场的无限活力,亚洲的增长率达到了15%。截至2017年末,亚洲的超级富豪人数为3.58万,而欧洲为3.51万。
纪言迅指出,以十亿美元交易为界线,这已是富豪们一种维持财富的隐秘方式,投资标的以房地产为主。莱坊调查的受访者表示,2017年客户的房地产投资增长了56%,仅次于增长率达62%的股票投资。事实是,去年商业地产的交易总量达8400亿美元。北美洲的房地产投资份额为46%,紧随其后的是欧洲的房地产投资,占比36%。亚洲的房地产投资份额为17%,排名第三,与前两名的差距较大。世界其他地区的房地产投资份额仅有2%。
中资投资多元化
莱坊资本市场研究部主管Anthony Duggan认为,投资者的首选目标是发展成熟、资金流动性强、交易透明的房地产市场,全球前十大城市每年吸引了接近30%的年总投资交易量。对于首次投资外国市场的投资者而言,伦敦和纽约等市场透明、资金流动性强的城市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由于日本、香港、新加坡等成熟市场投资普遍低收益,以中资为主的亚洲资金越发倾向于以风险曲线为参考、在海内外寻求投资机会,首选英美商业地产。在进行跨境购置投资时,中资投资者也倾向于投资医疗地产、养老地产和物流仓储地产等更为专业的商业地产。在上述超出十亿美元门槛的交易中,主要涉及办公楼买卖,而超出五亿美元门槛的交易涉及的资产类型更加多元化,包括购物中心、酒店和工业设施。
莱坊商业研究合伙人William Matthews认为,大宗交易更加高效,还可以带来资产管理机会。
莱坊全球研究部主管Liam Bailey指出,英美等地的物业流动性加强,房地产对冲通胀属性增强,是促进投资上涨的因素。不过需要指出,美国、中国、加拿大和英国的利率或将上涨,欧洲央行开始缩减其量化宽松政策。尽管这些变化将带来更为紧缩的货币政策,借款人仍然可以在2018年获批相当低的借贷利率。
此外,纪言迅指出,尽管境外也出台了限制中资投资的相关政策,但未来五年内,中资投资的增长仍将保持强劲。
文章内容来源于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