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一种越来越流行的趋势,就是利用生物特征数据、个人特征和测量数据,人们可以通过扫描面部、眼睛和指纹而不是纸质文件来进入一个国家。
随着Covid-19的到来,许多人认为现在有必要在生物特征数据中添加健康信息。电子护照可能成为一种跨越外国领土的“安全旅行”形式,允许最健康的人自由过境。
护照的概念和各国一样古老
第一次提到类似护照的东西是在《圣经》中,在《尼希米记》中,他请求波斯王亚达薛西通过他的土地安全到达犹大重建耶路撒冷的城墙。
在英国,正如《卫报》“护照简史”所报道的那样,国王亨利五世于1414年制定了一项议会法案,制定了一份“安全通行”的文件,该文件可由国王签发给任何人,无论是英国人还是外国人。这基本上是一个君子协定,你可以在不引发战争的情况下穿越另一个国家。
到了1540年,这份文件被称为护照(可能源于法语单词门porte,)以安全地通过港口或城门。从1794年起,国务大臣开始在英国签发护照,就像今天的内政部一样。
现代护照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随着移民和国家间流动的增加,各国开始相互独立地签发自己的护照。英国最早使用一张纸,折叠成八张,再盖上一张卡片,上面写着一个人的性格特征。
据《国家地理》报道,正是国际联盟(League of Nations)推出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全球护照。
护照上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慢慢地,这些允许安全通行的纸片变得不那么容易伪造了。例如,2016年签发的尼加拉瓜护照有86种不同形式的安全措施,包括水印、全息图(在紫外线下会发光)和条形码。
许多护照上都嵌入了照片,还有微芯片,其中包含持照人的信息。有些还包括指纹、在不同光源下变色的墨水和个人签名副本。
据法国安全、国防和航空航天跨国公司Thales称,目前流通的电子护照超过12亿本。第二代还存储了两个指纹和一张照片。
边境管制已不再局限于护照
欧洲之星带来了一种新的生物检测形式,不再需要护照从英国到欧洲的目的地——检票口的电脑扫描乘客的脸,如果图像匹配计算机上的文件,乘客将被允许通过。
巴黎的戴高乐机场和奥利机场希望到2024年具备全面的生物识别能力并投入运营。
在北京大兴机场,面部扫描是默认流程,使用的是一个全国性的数据库,其中记录了大多数中国人的面部信息。
阿联酋航空长期以来一直在迪拜机场测试虹膜扫描和面部识别的使用,而不是使用纸质旅行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