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Analytics

按过滤器搜索


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赵晓红律师探讨在美上市中国企业近期遭遇到的财务会计报表真实性问题

海外的中国概念股正在面临着一场大考:是继续作资本市场的新贵,还是沦为天然的做空工具。

上市一幕的觥筹交错尚未褪去,便被质疑、被辞职、被询问、被停牌、被抛售、被退市、甚至被起诉。华尔街极目四望,咄咄逼人的研究机构,摩拳擦掌的做空基金,不怎么友好的审计团队,不怎么含糊的监管机构,以及不怎么满意的投资人,中国概念股似乎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了。

初生牛犊的做空机构的财务质疑报告成为推翻多米诺骨牌的第一根手指。在专业或非专业机构的质疑或挑战面前,连续数家中国概念股企业没有发起有力的反击,越来越多的中介机构试图与中国概念股撇清关系时,中国概念成为了做空者的俎上鱼肉,即使无辜者也惨遭牵连。自今年2月以来,约40家中国公司或是承认自己存在审计问题,或是因审计问题被SEC或美国交易所暂停股票交易。与此同时,针对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诉讼案数量激增,今年以来已发生近20起,占美国全部证券集团诉讼案的四分之一。

历史上,从安东尼波顿的中国特殊情况基金到对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发出耸人听闻的唱空言论的查诺斯,做空中国的尝试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也从来没有成功过,直到在中国概念股身上找到短板。

面对这场考验,人们最初的反应往往是对于做空中国的产业链的反感,认为这种有选择有准备有针对性地对中国海外上市公司进行的大范围猎杀及其获利的目的特征,鲜明地反映了这是一场导演好了的牺牲中国概念的阴谋。但是,碰到商业争端则立刻在非理性的疯狂中划分敌我,而不是在规则的框架内分析孰是孰非,只能将上市公司引入歧途。如果上市公司能将其作为加强自我反思的契机,那么这场考验对中国概念是福是祸,或未可期。

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是在规则的框架下充分维护自己的利益。成熟的资本市场,信息是投资者用来判断公司价值的唯一手段。惟有及时准确的信息,才是公众公司该有的诚意,才能消除投资人的猜测,尽早地开始估值修复。

普遍存在的对市场规则的轻视和对市场之外无形之手的迷信,是这场猎杀风波的缘起和多数中国公司沉沙折戟的理由。对契约相对方的承诺信守和对投资人的忠实勤勉,将会是检验上市公司诚意的重要标尺。中国公司应当加强对契约精神和游戏规则的认知和认同。漠视监管制度,轻视披露准则,使得职业标准高,独立性强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在国内市场上轻易被劣币驱逐良币。明显违规的操作,稍微具有一定独立性的专业审计机构必然会在第一时间拒绝出具相关财务报告,但这种操作却在中国公司中屡见不鲜,令人费解。融资等于圈钱,上市成为终极目标,而不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必须承认,长期处在不充分的市场环境下的中国公司,在步入成熟的世界资本市场舞台的过程中所要经历的坎坷曲折和所要支付的学费,将不啻于目前遭遇猎杀所带来的阵痛。遮掩和粉饰,是信息的天敌,是使市场经济无法得到健康长足发展的顽疾。中国概念如今在海外面临的挑战,恰好是市场发挥其良性机制进行选择和淘汰的重要时机。

严格的披露规则并不是对包括中国概念股在内的任何上市公司的诅咒。成熟资本市场的信息采集制度,有能力通过对信息分析和消化,从密集的信息恐慌所带来的非理性折价中走出来,实现中国概念在美上市公司的理性价格回归。而这些的前提是,上市公司需要正视自己的问题,以一个公众公司应有的态度和形象,作一个合格的市场玩家。

中国概念股是否应该寻求宽恕?或者,中国概念股选择宽恕自身过往的幼稚和短视,下一次大潮来袭,还能得到市场的宽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