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Analytics

按过滤器搜索


EN

真实的到来

中国的富裕人群不再只关注回报,更要求离岸的私人银行家帮助他们
对亚洲的高净值人士(HNWI)来说,2008年的金融危机只是一个暂时性的小问题,而不是一个大灾难。在2008年损失超过20%以后,亚洲高净值人士的财富出现了强劲的反弹,总额超过了9.7万亿美元,这比危机前9.5万亿美元的规模还要大。由于该地区坚实的经济基础、高企的房价和股市的上涨,亚洲高净值人士比北美和欧洲富裕人士的表现要好得多。后两者在2009年底相比2007年资产损失分别为1万亿美元和1.2万亿美元,相当于这两个地区的总财富下降了大约10%。

虽然亚洲高净值群体很快地就从金融危机中复苏过来,有例证表明他们对风险的容忍度发生了改变。位于中国的私人银行家会定期接到客户的电话,寻求资产配置、流动性和风险管理方面的建议,以期获得一个合适的风险回报配比。

一位拥有中国大陆高净值客户的私人银行家说:“(自从金融危机发生开始)我的客户会问更多关于风险的问题,而不仅仅是关注回报。”他为了保护客户的隐私要求不公布他的身份。他说:“两年前,我根本无法销售低风险、回报仅为10%的产品组合。投资者希望获得20%到30%左右的回报。当中国股市在2007至2008年出现大幅下跌时,投资者意识到‘股价也是可以下跌的’。”

知识和风险

私人银行家能够为那些希望分散自己在中国股市的投资到其它领域的大陆客户提供宝贵的建议,但是这些人仍然很难说服大陆投资者相信他们拥有更好的选择。这位银行家说:“我的许多客户是制造商。他们只知道股票。总的来说,他们在投资对冲基金或者固定收益产品方面没有什么经验。”

目前,最大的趋势是对未知领域的担忧要超越对市场波动的忧虑。深圳和上海证券交易所还无法复苏到2007年末那么高的估值,其可能导致的结果是投资者大量地投资于这些股票市场。2009年,中国大陆高净值投资者平均把42%的资产用于投资股票,相比2007年的29%有所上升。就绝对数字而言,投资总额已经从2007年底的2.8万亿美元上升到了2009年底的超过4万亿美元,增幅大约为45%。

然而从危机开始以后,许多人变得越来越不愿意投资那些更为复杂的产品。比如,在危机发生前的几年时间里,结构性产品迅速地受到了大家的欢迎,但是危机发生后大家也很快放弃了这种类型的产品。中国大陆高净值投资者另类投资占总资产的比重已经从2007年年末的10%下降到了2009年年末的5%。

即便是那些在传统意义上广受欢迎的资产(比如房地产)也受到了打击。典型的中国高净值人士投资房地产的比重不到其资产的三分之一,2009年房地产占高净值人士投资组合的比重为27%,这与亚太地区投资者26%的比重相一致。鉴于房地产价格的飙升,许多大陆投资者认为房地产投资存在潜在的风险。

相比之下,香港的投资者同样在2009年经历了股票市场的迅速复苏。相比中国大陆的投资者,香港投资者重新平衡了他们的投资组合,把平均的股票配比从2007年的38%下调为2009年的23%。与中国大陆投资者相比,香港投资者更看重固定收益产品和现金产品,其中的部分原因是香港投资者拥有更为广泛的投资选择。

这位银行家说:“中国人从传统上来说只会购买股票。离岸银行给他们提供了种类更多的投资产品,比如固定收益产品、货币交易和结构性产品。他们在其它资产类别的投资上会寻求银行的帮助和建议。”

用心关注离岸市场

虽然咨询和风险管理服务在金融危机后可能会站到舞台的中央,那些能够提供高度流动性和国际市场服务的银行同样也从客户那里得到了正面的反馈。

汇丰银行的发言人Gareth Hewett说,他的公司能够通过全球性的分支网络提供更为广泛的服务,因此能够在当地银行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他说:“在亚洲,新兴的富裕人群通常是白领,拥有远大抱负和国际性的眼光。他们同样经常外出旅游。”

Hewett认为汇丰的客户看重银行是否能够开启和连结位于不同国家的银行帐户。资产达到一定规模的客户可以在不同国家之间转移资金而无需支付电汇的费用。

虽然亚洲的高净值群体已经开始在该地区以外寻求银行服务,香港和新加坡仍然是中国大陆客户主要的离岸银行中心。

在银行服务的成熟度和易获得性方面,中国大陆的投资者倾向于把香港和新加坡看作是可以互换的两个地点。但是,隐私方面的考虑可能会使得一些客户更倾向于选择新加坡。一名银行家说:“因为香港毕竟是中国的一部分,人们可能会认为香港在隐私和机密性上不如新加坡。”

在金融危机后,中国大陆的高净值银行客户很看重银行是否能够提供良好的建议以及是否能够容易地获得流动性。离岸银行纷纷致力于满足这种对风险管理不断发展壮大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