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末的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政府推行稳定的人民币汇率政策,人民币因此被本地区广泛接受。同时由于中国经济强劲的增长及国际收支失衡,人民币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巨大关注。然而人民币国际化正式成为中国的官方战略是在次贷危机发生后,当局希望通过这种战略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并让中国公平地享受国际贸易和投资带来的利益。
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国政府热衷于签订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并致力于促进国际贸易中的人民币结算和香港人民币债券的发展。自2008年以来,共有14个国家和地区同中国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规模累计达13012亿元人民币。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发展也颇引人注目,包括伦敦和新加坡在内的全球金融中心对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具有浓厚兴趣,而香港已然成为离岸人民币市场的佼佼者。根据香港财政司司长办公室网站的新闻稿,自2007年12月起至2011年7月底,共有72笔人民币债券在港发行,总额超过1230亿元人民币。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新签署的中日货币互换协议将有助于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中日分别是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两国间的贸易与投资发展强劲,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2011年度报告,2010年中日双边贸易总额达创纪录的3018.87亿美元,同年中日双边投资额也达到75.62亿美元。目前两国之间的交易主要使用美元,交易之前需要先将本国货币兑换成美元。在新签署的货币互换协议下,两国货币可以直接交易,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将因此得以提升。
另一方面,日本作为全球第二大外汇储备国,也在积极寻求外汇储备的多元化。《日本经济新闻》早先曾报道称,日本将购买高达100亿美元的人民币国债。日本这样一个发达经济体购买人民币国债,势必大大增强人民币的认可度。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1964年便接受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并随之开始了日元国际化的尝试,不过最终却陷于停滞。目前在东亚尚无主导货币,日元是人民币争夺此地位的最强对手。中日之间新签订的货币协议似乎是日本送给中国的一个人情,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经济学家艾肯格林(Barry Eichengreen)在接受《华尔街日报》的采访时评论道:“中国正在与日本政府合作并得到了日本的支持,日本似乎在含蓄地承认未来亚洲将出现单一主导货币,而这一货币不会是日元。”
不过,也有不少评论对新协议的意义持相当谨慎的态度。《华尔街日报》的同一篇报道中,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经济学家戈德斯坦(Morris Goldstein)则认为:“中日协议显然将扩大人民币在该地区的使用,但这从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协议的规模和时间……在人民币是否以及从多大程度上会成为美元主导性全球货币地位的挑战者方面,中日协议并不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而英国《金融时报》的一篇报道则认为新协议只不过是个“象征性的举动”,因为“(鼓励在结算双边贸易时使用两国的货币的)操作自北京方面在2010年年中出台相关改革后早已可行。然而,用日元和人民币结算的贸易量迄今仍很小,以至于不存在统计此类贸易的官方数据。”
尽管如此,人民币国际化看起来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中日货币互换协定对此将产生什么影响,人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