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些方面,美洲和亚洲离岸金融的发展是平行的,其中有四个司法管辖区被投资者认为是全球最重要的离岸中心: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新加坡和香港 。它们拥有一个共同点:英国的殖民统治。
开曼群岛
在六十年代初期,开曼群岛的旅游业还远没有发展起来,它只是一个被蚊子肆虐的小岛。那时的开曼群岛没有自来水和缺乏可靠的电力供应,它几乎没有机会成为加勒比地区最富裕的地区之一,至少看起来如此。但在几十年之内,开曼群岛改变自己的命运,一连串的事件使其慢慢地成为了一个主要的离岸私人银行中心。
其中的一个时间是牙买加于1962决定从英国独立出去,这被认为对开曼群岛的成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塞浦路斯并没有与牙买加和其他几个加勒比国家一样选择独立,它(此前一直归牙买加管理)决定仍然保持英国殖民地的地位。牙买加的独立所造成的不确定性让一些商人搬迁至开曼群岛,并且在那里进行投入了资金和专业知识。这些企业家的到来、开曼群岛税收中立的地位以及其英国普通法制度帮助创造一个私人银行中心,使其能够得益于战后金融自由化时代的国际金融发展。
开曼群岛于1963年迎来了第二家商业银行的成立,当时加拿大皇家银行追随者巴克莱银行的脚步,来到了开曼群岛。很快其他国际银行开始效仿,其中包括该国的第一家信托公司:新斯科舍省信托投资公司(开曼群岛)。随着重要基础设施的发展以及银行与信托公司条例的颁布,开曼群岛开始逐步地成为金融服务领域的主要参与者。
随着领国巴哈马迎来不稳定,开曼群岛发现自己成为了美资银行首选的新司法管辖区,这些美资银行此前一直在巴哈马群岛运营,因为那里的离岸金融业已经相当成熟。这些外国银行家之所以决定搬迁,首要的考虑是政治稳定,其次是与纽约同处一个时区所带来的便利性以及到迈阿密的飞行时间仅为一小时。来自北美的客户开始超越英国客户,随着美国和加拿大企业的大量涌入,开曼群岛的很快就经历了建筑业的蓬勃发展,这给金融服务行业和旅游带来了相当大的推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开曼群岛开始多样化地发展金融服务业,并且与1993年通过了《共同基金法》,从而使得业务范围从最初的私人银行服务(最初曾帮助建立了该司法管辖区的声誉)延伸到了基金管理。
从那时起,开曼群岛开始不断壮大。如今,该司法管辖区与瑞士一起占全球离岸银行市场规模(以总存款计算)的主导地位,并且被认为拥有全球第五大的金融服务部门。虽然该国在繁荣时期的果实仍是明显的(其大部分业务来自于美国),但是这个司法管辖区正在越来越多地开发亚洲市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中国高净值人士的数量增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快,因此对开曼群岛来说,中国一定会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业务来源。
除了拥有税收中立的地位和英国的普通法制度等优势,开曼群岛的公司同样能够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这一点已经成功地吸引了中国企业。开曼群岛政府财政部金融服务首席官员Dax Basdeo博士透露,截至2010年年底,开曼群岛公司占香港证券交易所全部上市公司的37%。
2011年9月26日,开曼群岛与中国之间签署了该岛第26个税收信息交换协议,这是越来越多的中国投资者开始利用该司法管辖区广泛的离岸金融服务的另一个原因。开曼群岛总理McKeeva Bush最近告诉媒体:“签署这项税收信息交换协议(TIEA)是加强开曼群岛与中国之间关系是一个重要的步骤。随着中国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我们有信心这项TIEA将积极推动两国之间的经济活动。”
英属维尔京群岛
开曼群岛也许在离岸金融服务领域拥有了领先的优势,但是英属维尔京群岛很快地赶上它。该国于七十年代中期注册成立了第一家美国公司。在随后的几年之内,数百家其他公司纷纷效仿,这使得英属维尔京群岛的农业经济得到了彻底的改观。但情况并没有朝希望的方向发展,1981年,美国政府取消了与英属维尔京群岛签署的免双重征税条约。从本质上讲,这使得英属维尔京群岛失去了主要的优势,让很多其他司法管辖区夺去了它的离岸业务,这迫使它改变了发展的轨迹。英属维尔京群岛于1984年制定了法律,为离岸公司提供若干税项豁免,但是只取得了部分的成功。直到美国于1991年入侵巴拿马,英属维尔京群岛的运气才有所改变。战争使得巴拿马蓬勃发展的金融服务行业中有许多企业搬迁到了附近地区,英属维尔京群岛就是其中之一。
二十年后,英属维尔京群岛成为了一个杰作,全球有41%的离岸公司在这里建立。中国的投资者对这个司法管辖区的活动并不陌生。事实上,专门从事企业及信托服务的国际律师事务所Walkers集团的合伙人Ashley Davis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写道:“就在亚洲的影响力而言,没有其他离岸公司工具能够比得上英属维尔京群岛的英属维尔京群岛商业公司……如今,有几十万这种类型的公司被广泛地用在各大陆之间的交易中,特别是中国大陆和香港。”
毫无疑问,美洲离岸金融中心的发展与亚洲金融中心的崛起方式有所不同。但是,这四个被投资者认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离岸金融中心(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新加坡和香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段英国殖民地的历史。
新加坡
新加坡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迈出了成为金融中心的第一步,这发生在它从英国获得独立后不久。当时的总理李光耀向美国银行寻求建议,希望在这个新的城市国家建立一个欧洲美元市场。没过多久,得益于越南战争期间东南亚可观的美元支出,新加坡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离岸的欧洲美元市场中心,专注于南亚的业务。新加坡的策略非常有针对性,带来的优惠政策包括取消非居民的利息预提税以及不施加外汇管制和存款准备金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加坡的历史和发展与地理位置更为东方的香港有所不同。
香港
香港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经常被描述为主要以市场为推动力:它的增长可以更准确地归功于市场参与者和市场本身的力量。虽然英国确实采取了措施来发展香港的金融业(瑞士银行和瑞士信贷以及包括渣打和汇丰在内的国际银行于20世纪初进入了这个司法管辖区),但是许多人仍然认为,香港金融业的发展应该真正地归功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
虽然当邓小平于1978年在中国开启突破性的改革开放政策时,香港仍然在英国的统治下,但是正是在这段时期中,香港开始发展成为一个金融中心。从那时起,随着中国经历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财富积累过程,香港具有竞争力的税率和广泛的离岸服务吸引力大量的内地资金。。事实上,香港与像新加坡一样本身就是一个贸易中心,拥有强大的在岸金融行业。这被认为巩固了其作为离岸目的地的地位。这两个司法管辖区被称为在岸和离岸业务的“桥梁”,使其获得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当然,就获得来自大陆的业务而言,新加坡和香港拥有地理位置上的优势。香港的私人财富行业最近几年实现的增长直接得益于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内地缺乏私人财富管理工具,这也使得香港(拥有大量的私人银行)成为中国投资者资金的明确目标。海外工具已经使大陆人有可能使用人民币进行投资。而香港人民币产品覆盖范围的扩大也显著地推动了香港金融业的发展。
新加坡可能没有享受到这么大规模的大陆投资,但是这个城市国家的离岸行业则远远超过香港。根据波士顿咨询集团估的计,香港的私人银行资产仅为2000亿美元,相比之下新加坡的规模为5000亿美元。然而,无论亚洲的这两个离岸金融目的地如何展开竞争,我们无需猜测哪个国家是高净值人士增长最快的市场,这些人希望进行离岸投资来保护自己的资产。无论他们选择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新加坡或香港,中国注定将会在未来的日子里成为越来越多财富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