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最近,中国国家开发银行(cdb)和中国进出口银行(Eximbank)的贷款主要流向基础设施和能源行业。但近年来,中国向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提供的发展贷款已超过世界银行、泛美开发银行和拉美开发银行贷款总额。
自2005年以来,中国向拉美提供的贷款估计有1400亿美元,其中90%以上流向了四个国家:委内瑞拉、巴西、阿根廷和厄瓜多尔。中国80%以上的外商直接投资,无论是作为绿地投资,还是通过并购,都流向了巴西、秘鲁和阿根廷。近年来,墨西哥也日益成为制造业投资的目的地。
这种重心的转移带来了新投资者的出现。该地区的直接投资从2005年的几乎为零,到2018年可能超过1100亿美元。最初的重点是采掘业(石油、天然气、铜、铁矿石),但目前超过一半的资金流向了服务业。中国投资者在交通、金融、发电和输电、信息和通信技术以及迎合当地市场的替代能源服务等领域寻求机遇的步伐正在迅速加快。
中国支持的商业金融机构和平台也在该地区站稳了脚跟,积极参与私营部门的交易撮合。除了联合融资项目和设立地区投资基金,中国四大商业银行也在该地区扩大了业务,其中许多是与国际银行合作。与发展银行引领的放贷热潮相比,中国的贷款规模和交易数量可能都要小一些,但这表明,来自中国的融资选择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
非国有投资者的参与增加,为中国在拉美的直接投资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多样化来源。例如,巴西新兴的科技产业已经成功并持续吸引了中国的高调投资。此外,中国企业参与特定增值领域的并购,反映出中国新的消费习惯,从智利的葡萄园到乌拉圭的肉类加工厂。
在考虑潜在回报时,中国投资者也开始关注风险,尤其是在经历了与委内瑞拉的交易之后。由于担心中国金融体系日益脆弱,中国的国内监管和贷款上限正在收紧,预计中国将对发展贷款进行更严格的审查。
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中国投资者中,国有企业仍处于领先地位,从矿业、基础设施、石油和天然气,到水电站。中国以大规模刺激基础设施和住房行业的形式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导致重工业和房地产业的国内产能过剩,同时为建筑、零售和批发贸易、酒店和餐馆等行业提供了财政支持。然后,这些产能过剩就转向了海外市场。事实上,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在海外的实体整合,已成为将其建筑和重工业产能过剩产能转移到别处的工具。
近期,中国与拉美国家政府围绕此前一些贷款协议所带来的环境影响和腐败问题展开的争论,突显出中国投资融资需要考虑风险以及环境和治理问题的影响。《关于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环境和社会政策的官方指导意见》已经发布,表明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中国政府的注意。
Courtesy of www.americasquarterly.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