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Analytics

按过滤器搜索


EN

开放:人民币自由化和中国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前景

作者:Jonathan DeHart

人民币自由流通的前景——在中国境内外随意流通——很有可能成为游戏规则的改变者。新开通的上海自由贸易区目前已成为财政政策自由化投入实施的主要试验场。上海浦东的大胆创新是否能够带来预期效果?我们拭目以待。

中国在塑造21世纪世界整体经济格局中发挥的里程碑式作用有目共睹。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经济实现了爆炸式的发展和繁荣。但是最近几年,这个欣欣向荣的经济大国面临着一个主要难题:人民币的自由化。

简单来说,推动人民币自由化的时刻已经到来,其重要性在最近几年日益显现。国际清算银行在2013年9月就曾指出,中国的经济崛起使人民币跻身于世界十大贸易货币的行列——尽管其尚未完全实现自由兑换。

美国《外交官》杂志曾指出“GDP高速增长、人民币连贯流通、资本账户盈余以及2009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实施的积极货币政策造就了今天中国经济的繁荣发展,而之前中国深陷美元困境。”

人民币自由化不仅有助于中国摆脱美元困境,同时也为国内成立的跨国公司提供了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务。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上海自贸区,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设立的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场,在这里,跨国公司能够享受到更为便利的金融服务。而在此之前,资本的借贷和留存是各个跨国公司在中国运营的主要障碍。

尽管上海自贸区计划引起评论的两极分化,有人认为它缺少魄力,但整体上来看,它正逐步地向前发展。人民币自由化进程由上海自贸区展开,逐步向其他地区渗透,比如从珠江三角洲到天津,直到人民币在国内实现完全自由化—这只是早晚问题——但具体时间仍不确定。

人民币自由化的整体影响,正如澳大利亚财政部长韦恩·斯万在2012年的北京高层论坛上所说“预示着中国正逐步实现贸易货币自由化,逐渐成长为完整经济体,且不久会引领全世界。”

自然而然,中国自贸区的成立使众多中国问题专家们兴趣盎然。

通向人民币自由化的漫长之路

人民币自由化是中国几十年来改革和发展的第二步。35年前,邓小平首次设立深圳经济特区,中国因此走向贸易自由的道路,自此,中国传统的经济保护策略便土崩瓦解。

在经济自由化的浪潮中,尤其是过去十年里,初见端倪的人民币自由化就已被中国问题专家们所察觉,但最近这一趋势才完全明朗。

《福布斯》杂志曾指出,从技术层面来说,自1996年12月份以来,人民币在经常账户结算方面就已实现部分自由兑换,但是1997年席卷亚洲的金融危机使政府原计划于2000年实现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的计划夭折。

目前,人民币尚未实现完全自由兑换,其资本账户也未完全开放。国内经济保护措施旨在充当国民经济发展和全球市场潜在金融危机的缓冲器。若中国要成为世界经济领袖,就必须逐步完全开放其资本账户,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英国智库查塔姆研究所指出,推动海外交易人民币自由流通——使中国摆脱对美元的过度依赖——有赖于依靠双轨措施:推动全球贸易人民币结算;设立人民币离岸交易市场。

中国银行(香港)于2004年得到授权,成为人民币的清算机构;紧随其后的是伦敦和新加坡,分别于2009年2013年成为人民币清算结构,其中新加坡通过中国工商银行来完成此项业务。

亚洲开发银行将人民币加入其贸易融资项目,以促进区内贸易发展。最近几年,伊朗在石油出口和其他类似开发项目中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

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最大动作尚未到来,预计未来会首先在上海自贸区发生。

上海自贸区:“金融自由化”破题

在浦东新区,这个上海市相对更为低调的区域,模糊的天际之外,一项史无前例的人民币自由化试验正逐步展开。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上海自贸区,,于2013年9月29日正式挂牌成立,面积28.78平方公里,这里大厦林立。上海自贸区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但是,上海自贸区成为世界焦点的主要原因在于,它是推进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的首个试验场——并最终实现金融服务自由化。安永会计师事务所2014年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目前上海自贸区的628个外商独资企业,都有资格进行人民币跨境资金池业务。

中国北京政府的政策首先在上海拉开了帷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3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讲话时指出,上海自贸区是推动人民币自由化的关键一步,这一说法得到广泛响应。李克强强调了上海这一突破性举措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一位业内人士告诉人民日报称“上海自贸区就是一次压力测试,我们希望以此了解中国可接受的资本账户开放程度”。上海自贸区的最终设立是由国内外众多因素决定的:在国内,经济增速逐渐下滑,单独依靠出口来刺激经济发展的做法有待调整;国际上,美国不断强调泛太平洋地区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给中国造成巨大压力。

同时,美国和欧盟正在协商《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的相关细节,这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双边贸易协定。面对国际贸易领域这一“大动作”,中国必须果断回应。因此,2013年9月,设立上海自贸区的总体规划投入实施,中国朝着促进人民币自由化迈出了关键的一步。简单来说,这一规划将对以下方面进行调整:金融、外汇、税收政策、投资管理等。

上海自贸区规划雄心勃勃,从人民币自由兑换、贸易和利率自由化到成立外资和合资银行,位于风口浪尖的上海有望于2020年成为世界级的金融中心。这些都需要和海外人民币结算中心协同合作,如香港、伦敦和新加坡,这些地区近年来影响力不断提高。美国《外交官》杂志称“伦敦是中国和欧洲市场的桥梁,新加坡将日益繁荣的东南亚经济圈和人民币交易结算体系联系起来,而香港凭借高度国际化的金融市场,成为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广泛联系的有利枢纽。如今,中国可促进人民币在一些关键市场的使用。”

报告称,更重要的是,“上海将会共同分享这一重要角色,并逐渐成长为非常关键的国际金融中心。”

上海之外:人民币外流和其他自贸区的发展

上海自贸区并非“孤军奋战”。中国总理李克强于2014年12月份宣布,这只是中国即将成立的四大自贸区的其中之一,以上海自贸区为模型,天津、广东和福建也将逐渐成立自贸区。

除了上海,其他三大自贸区也都各有特色与侧重。广东自贸区面积广阔,为931.385平方公里,将在海关通关和金融产业方面投入大量资源。福建自贸区,凭借其与台湾隔海相望的地理优势,将更加注重电子、石油化工和机械等技术产业。天津,作为中国北部最大港口和世界第四大繁忙港口,是北京和太平洋区域的联接枢纽,在海洋产业方面将发挥其独特优势,同时注重石油化工、手机和航空制造等产业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推动人民币自由化方面,以上三大自贸区并不是作为试验场的角色出现,这和上海自贸区有所不同。媒体和政界则一致认为,上海自贸区的试验成果将会通过其他自贸区逐步在全国推广。

曾参与设计自贸区规划方案的经济学家王新奎说:“上海自贸区试点的经验将会在全国推广。”

任职于瑞士联合银行(UBS)的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涛补充说:“上海自贸区和中国其他地区无法分离,资本是会在地下流动的,上海自贸区试点是打开中国资本账户的开始。”

毫无疑问,这只是整体规划的一部分。若中国政府希望推动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使上海成为人民币交易结算中心,那么上海自贸区促进人民币自由化的举措只是《外交官》杂志宣称的“人民币发展策略极为重要的第一步”。

尽管这一建议颇具争议,但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自贸区必定会采取非官方的人民币自由化举措。上海作为人民币自由化的主要试验场,若不出意外,其试验成果会通过这一“托词”推广至全国。《福布斯》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认可了这种看法,并指出“一旦上海各大银行有权自由兑换人民币,其他地区的企业公司将会积极寻求办法与这些银行进行交易,从而在某种程度上随意引进或输出现金。”

文章还指出,很多人把上海自贸区和邓小平1980年实施的深圳经济特区计划做比较,“老百姓对邓小平这一举措的反应,对于之后的发展规划很有指导意义。我们赞赏邓小平的做法,他使中国经济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首次允许鼓励个人主动性的发展。”

《福布斯》杂志认为,尽管当初设立经济特区的做法与计划经济的大背景背道而驰,但不可否认,提倡个人主动性是深圳经济特区试验成功的关键。“时至今天,违背宏观政策的情况时有发生。即使中国总理李克强关闭上海自贸区,货币仍然能够在中国其他地区之间经上海自由流通;即使流经上海的分毫都受到严格控制,政府也无法时刻严密监督其他地区的状况。”

营商风险

大部分人认为,从长远来看,人民币自由化十分必要且益处多多,但不可否认这一过程必然伴随着阵痛。为了使自由化转变更加平稳以及更好地避免随之而来的经济压力,北京方面不会立即取消所有对人民币的限制。

但这种作法引起某些评论家的批评,他们认为货币改革进程过慢,会引发动力不足,且若不恰当处理,将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查塔姆研究所的一篇研究报告总结了这把双刃剑的潜在影响,认为尽管这一规划成功潜力巨大,但“在推动自贸区成为国际投资商理想投资目标的过程中,由于缺乏一些必要程序和公开透明的监管体系,该计划能否在整个在岸市场成功重演,尚不能下定论。”

查塔姆研究所的观点得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认同,他们都认为人民币自由化可能会引发一些意外后果,比如人民币大量流出中国的潜在风险。

“根据国际货币资金组织的估算,加速跨境资本自由流通会在未来几年里引起人民币的超额流出,净流出额相当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5%,即1.35万亿美元。”《金融时报》称,“中国流出海外资金高达2.25万亿美元,而外商在华投资额只有9000亿美元。”这一巨大差额会导致人民币汇率出现无法预知的波动。

同时,一些人称,对人民币的控制不会完全解除,人民币将处于完全控制和自由化的中间地带。Paul Lambert,透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Insight Investment Management)的外汇主管,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称,“人民币采取类似于新加坡元的准浮动汇率制”要比完全自由化的人民币更加可靠,并且他认为自贸区内的公司治理标准是另一个阻碍。

一些评论家则纠结于人民币的自身价值。任职于新兴市场咨询公司的Jonathan Anderson甚至称人民币“与菲律宾比索等价,价值略高于秘鲁的新索尔”,尽管从单独的图表来看,号称能证明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数据“令人瞩目”,但绝对数值仍微不足道。北京方面实行严格的经济政策,但事实是过去十年实施的货币政策并未有很大变动,因此,Anderson认为在不远的将来,人民币不可能成为国际投资市场的主要货币。

另外一些评论认为,人民币自由化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绝对会取得成功。英国安石投资公司的研究部主管Jan Dehn预测,人民币在12年内将实现完全自由兑换,但前提是政府要对其严格控制和监管。他认为“基于中国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签署的双边协议,人民币自由化将逐步向前发展,这也将会是中国在解除资本控制中发挥的主要作用。”

乐观派(谨慎派)的看法

尽管以上观点在某一方面都有理有据,但自贸区计划仍然向前发展,对此,褒贬参半。对乐观派而言,海外投资商观念的转变— 而非北京方面规划的具体细节——是人民币自由化能否成功的最大决定因素。

Patrick Zweifel,百达资产管理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称海外人民币的使用范围正在扩展,他认为人民币在未来3到5年内将成为国际投资货币,蒙古和韩国是目前已经使用人民币结算的国家。他说:“4年前,人民币贸易结算额为零,而现在中国14%的贸易额都使用人民币结算,这是所有贸易大国必经趋势的开始。”

不劳无获。

乐观来看——并且长远来看——毫无疑问,随着中国经济影响力的与日递增,人民币最终将成为可以和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比肩的国际货币。